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19的博文

我的宅男生涯:动画篇(三)

高考之后,我的人生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了独立的生活。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地投入到爱好中。在各类爱好里,动画的排位虽然不高,但始终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和朋友出去玩要有一整块的空余时间,读书写作、甚至打游戏都要耗精力。如果我时间不多,又不想太费神,往往就会看一集动画。我看动画的数量是逐年减少的,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全心全意地享受,但终究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 我是喜欢搞研究的人,喜欢一样事物就想弄个清楚明白。要认真对待一项爱好,多多少少都要做些功课。我去看一些老动画,主要是为了加深对动画发展的了解,好不好看倒是次要的。比如1979年的《机动战士高达》,单论动画本身的质量,以今天的标准自然是惨不忍睹;要论历史价值,这部动画则是极其重要,引导了之后几十年的机器人动画制作。从1983年开始的《装甲骑兵》系列,是真实系机器人动画的代表作之一,我也是带着考古的心态坚持看完了。九十年代与《新世纪福音战士》并称为三大御宅动画的《机动战舰大和抚子》、《少女革命》,九十年代末的实验性动画《铃音》,基本上也是由于其历史地位才去看的,动画本身并不十分符合我的口味。经过这样一番探索,我的观赏视野变得广阔许多,对各类动画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我是以旁观者的心态去观看老动画的。当我观看新动画时,则意识到自己是时代的亲历者。我眼见着日本动画的风格与潮流发生变化。动画的原作来源不再是漫画一枝独秀,改编自轻小说、视觉小说的作品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制作成本提高、风险加大,年番越来越少,单季动画成为主流,连高达这样的传统年番都拆成两季播放了;泡面番、网络放映、众筹,动画厂商广泛尝试各类成本更低的商业模式。尽管多管齐下,日本动画产业还是危机四伏,很多相关从业人员发出预警。日本动画未来如何难以预测,我猜想并不是太乐观。 还是回过头来继续说自己喜欢的动画吧。首先是漫画改编动画。和动画相比,日本漫画的现状只有更糟糕,各大漫画杂志的销量节节败退。缺少足够好的原作漫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亏得日本漫画底蕴深厚,还是出现了不少优秀改编作品,其中最好的漫改动画要属《钢之炼金术师》。漫画版《钢之炼金术师》各方面均属上乘,可以说是新世纪少年漫画的里程碑。2003版动画煽情过度,又是原创结局,不太合我的口味。2009版动画忠于原著,除了开头部分节奏偏快,整体改编质量堪称完美。另外两部非常出色的改编动画是《交响情人梦》和

我的宅男生涯:动画篇(二)

升到初中之后,我看的动画一下子少了。其中有个人的因素,比如课业加重、不像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我喜欢读书胜过看动画,等等。更为重要的因素则是广电总局加大了对海外动画的管制,后来甚至于干脆发布一纸禁播令,不允许在黄金时段播出海外动画。这时电视上的一些动画节目往往采用投机取巧的手段,比如用介绍的名义,把每集动画重新剪辑成五到十分钟,再配上解说性的旁白,将动画间接播出。当初我一直收看的《动漫驿站》及其后的《东西动漫社》就是用这种方式播出了《十二国记》《火影忍者》等动画。当时流行的地方电视点播台偶尔会有人点播动画,我依靠这种方式看了若干集的《犬夜叉》和《游戏王》。这些收看方式全都是别别扭扭的,看了上集没下集。与此同时,盗版碟片泛滥,能在电脑上播放的rm影片大行其道。当时买的一套《幽游白书》光碟,是我这一时期唯一一部完整观看的动画。初中周五下午大扫除时,我借着治疗鼻炎的名义回家看动画,一口气看上三四集《幽游白书》,是段难忘的回忆。 同样是热血少年动画,和《龙珠》这种简单直白的动画相比,《幽游白书》要更别具一格。藏马和仙水这样的角色,已经超出一般少年动画的范畴了。藏马外表俊美,像是柔弱的女性,实则外柔内刚,是主角群中最冷血的一个,变身妖狐后更是邪气十足。这种善恶难辨的角色已经脱离了少年动画单一的角色模板。仙水是更为复杂的角色,冷酷无情,孤独厌世,理想主义,种种特质交织在一起,让人捉摸不透。故事情节也独树一帜,加入大量智斗要素,每场战斗都有新的花样。要说缺点就是前后差异太大,几个章节不似同一套动画,一开始是小混混乱斗,到最后居然搞到毁天灭地。《幽游白书》的动画版要比原作漫画更顺畅,去掉了开头结尾处一些节外生枝的段落,将原作中一笔带过的魔界大战详尽演绎,是一次很成功的改编。 不知为何,这类动画光碟明明便宜量足,在书店里公开贩卖,我却只买了这么一套。当年错过了《银河英雄传说》,可谓憾事。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我对动画的喜爱不够深吧。 升入高中之后,家里安装了宽带,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通过云中漫步、漫游酷论坛这样的动漫论坛,以及时光网、豆瓣网这样的影视网站,还有ACGTalk这样的动漫专题博客,我接触到了大量动画资讯,不再着迷于一般的流行动画了。同时国内涌现出大量的动画字幕组,凭着对动画的热爱,自发地翻译动画。借助迅雷、电骡等下载工具,可以说是坐拥取之不尽的动画资源

我的宅男生涯:动画篇(一)

动画这东西,世界各国都有拍摄,唯有日本动画独树一帜,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中国的动画迷喜欢强调自己喜欢的是日本动漫,而不是国产动画。即便是在美国这样的动画强国,也有Anime(日本动画)和Cartoon(卡通)的区分,日本动画成了一种单独的类别。 我是从小看日本动画长大的。成人后虽不算是狂热的粉丝,也习惯性地经常观看。一路算下来看了二十多年,影响了我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记忆中的第一部日本动画是《魔神英雄传》。这部二十多年前的老动画,现在看起来依然可圈可点,可以从中分析出不少日本动画的长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为的是让少儿观众更有代入感,这点不必多说。主人公穿越到异世界成了救世英雄,满足了儿童的冒险幻想。主人公驾驶的机器人漂亮帅气,还能变身为多种形态,设计水平很高。在热血冒险之余,不时穿插搞笑段落,让观看体验轻松愉快。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长的像河马、喜欢夸夸其谈的剑部武一郎(辽艺版译作施巴拉古大师),每次战斗要打电话才能叫来自己的魔神(机器人),跟主人公召唤魔神的华丽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将《魔神英雄传》与同期的国产动画作比较,就更能理解到日本动画的好处。当年国产动画的佼佼者,如《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在美术设计、画面细节、动作场面等方面都和日本动画有明显差距。而且由于产业发展落后,制作效率也远远比不上日本,短短几集用了数年才拍好。最核心的问题是,国产动画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是「大人拍给小孩子看」的,根本不了解儿童心理,以为故事里有小动物就算是童趣了。《黑猫警长》中螳螂新娘在新婚之夜吃掉新郎这样的情节太阴暗恐怖了,拟人化之后更让人难以接受,成了一代人的心理阴影,制作者搞不好还自以为是寓教于乐。与之相比,《魔神英雄传》是真正的技术成熟、水准优良的少儿动画,高下立判。 小时候看动画都是电视上播放的译制版,用中文重新配音。看的最多的是辽艺版(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龙珠》《樱桃小丸子》《足球小将》《聪明的一休》等等。其次是台版,像是《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中华小当家》。动画配音这件事,按说质量与语言无关,中文配音更方便观看。可是实际上,日本动画配音演员无论数量还是专业水平都远超出其它国家,日语原版配音始终是首选。无论辽艺版还是台版,都有配音人员稀缺的致命伤,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声音,常因为声音不适合让人出戏。如今只要有得选,我都会看日语原版,已经好多年没看

我的宅男生涯:序篇

「宅男」这个词,据考证是台湾网民创造出来的。最早的词源是日语中的「御宅」,本意是类似于「您」的尊称,因为在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爱好者中广泛使用,后来就成了族群的代称。这个「宅」引申出发烧友的意思,除了动漫游戏,喜欢铁路的可以称为「铁路宅」,喜欢军事的可以称为「军事宅」,诸如此类。中文的「宅男」一开始与原本的「御宅」含义类似,指动漫游戏爱好者。「宅男」不但平添了性别,而且容易令人望文生义,以为「宅」是成天在家不出门的意思。随着媒体的错用,以讹传讹,「宅男」彻底变成不爱出门、不善交际的人的同义词。 因为对「宅」的理解不同,这个词可褒可贬。相当一部分人以御宅的身份为荣,因为这个词指狂热的发烧友,往往对某一亚文化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是一位「达人」。按照日本御宅之王冈田斗司夫的说法,御宅在限定领域里有媲美专业学者的知识水平。他甚至出书宣称「御宅已死」,批评现在的粉丝根本没资格自称为御宅。在这层含义上,御宅是个褒义词。御宅的贬义则来自社会中对这一族群的偏见。在传统观念里,动漫游戏都是青少年喜欢的、不入流的玩意儿,成年了还喜欢这些就是呆子、怪人。刻板印象中的御宅,就是身体肥胖,不修边幅,不善交流(特别是与异性交流)的男性。这个形象可真是一点都不讨人喜欢啊。 我从小接触动漫游戏,不敢自诩为达人,至少可以说积累了不少相关的经验知识。写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记录自己过往的经历。我写自己的「宅男生涯」,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意思。一项爱好,尤其是动漫游戏这样纯私人的、对外界并无影响的爱好,没有理由无端端地被指责。身为小众文化爱好者,我对稀奇古怪的人与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有了多样性,世界才更精彩。 这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在序篇之后是动画篇、漫画篇和游戏篇,顾名思义分别讨论这三样爱好;最后则是完结篇,探讨综合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