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我的宅男生涯:漫画篇(二)

我生活中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爱好是读书,尤其是读小说。在高中那几年里,漫画却超过小说,成为我最主要的娱乐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新人胜旧人,二是由于我当时的状态。说新人胜旧人,因为我当时读书已经有十年了,早已习以为常。虽然遇到本好书还是很开心,终究难有当初喜不自胜的感觉。漫画我也算是从小看到大,但是多年里都处在资源短缺的状态,只能偶尔看看。这时由于四拼一漫画和下文要提到的电子漫画,才终于可以随意看个够。一次性见识到海量的优秀漫画,那种被阅读乐趣所淹没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再有是我的个人状态,高中时实在太辛苦太紧张了,严肃的正经书很难看得下去。漫画娱乐性强,是个很好的生活调剂。
我当时看漫画书,首先是按照自己的阅读经验,看那些八九十年代众人皆知的经典漫画。这一类型的漫画包括《棒球英豪》、《北斗神拳》、《猫眼三姐妹》等等。由此拓展开来,我再去找这些知名漫画家的二线作品,比如北条司的《非常家庭》。当时的一些电视节目,像是优秀却短命的《动漫驿站》,做过不少很好的专题节目,让我知道了前面提到过的《恐怖宠物店》,还有后来才买的《天使禁猎区》。杂志也曾是我获取漫画资讯的主要方式,《漫友豪华特集》、《少年人生新干线》的漫画评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对漫画的选购,《辉夜姬》、《日出处天子》这样的漫画都是读过介绍文章后才买来看的。
家里安装宽带后,可以轻易地在网上获取资讯,进一步打开了我的眼界。当时常去名为「云中漫步」的论坛,里面的网友都是资深动漫迷,其中一些还是动漫杂志撰稿人和汉化组成员。比起动漫杂志,论坛里有更及时、更鲜活的讯息,还可以直接展开讨论。「青年漫画」这个概念就是我从这里得知的。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少年漫画和少女漫画,以为北条司就是世上最好的漫画家了,这时才接触到一系列大名鼎鼎、于我却是闻所未闻的名字:安彦良和,星野之宣,谷口治郎,浦泽直树,柴门文,永安巧,古谷实……一些当初认识的漫画家,像是手塚治虫和安达充,通过论坛里的讨论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漫谈ACGtalk」这个博客是由多个写手共同创作的,里面有很多出色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两色风景」这个ID写的一系列漫画札记,他大概是我所知的看过漫画最多的人,对漫画是来者不拒的态度,无论质量好坏,什么稀奇古怪的漫画都看得下去。正因为涉猎漫画范围广泛,他的漫画评论非常有参考价值。还有「死也不告诉你」这个ID,写了一系列港台漫画出版社的介绍文章,内容很全面,非常有价值。云中漫步和漫谈现在都已经挂掉了,想寻找当初的一些文章都很困难。因为这些网站曾经对我的帮助,我仍时不时会怀念它们。
与资讯相配合的,是网络上无限的电子漫画资源。因为电子扫描漫画和汉化组的大量涌现,可以说,只要是能叫得出名字来的漫画就能在网上找到。那些遥远的、传奇的名字,落实为一页页的图片。《寄生兽》《剑风传奇》《无限之住人》《二十世纪少年》《十七青春遁走》《棋魂》《猎人》《乔乔奇妙冒险》《潮与虎》《GS美神!驱魔大作战》……都成了我高中生活中难得的精彩片段。高中毕业时我曾做过统计,当时看过的漫画总数已经将近一千卷了,其中至少八百卷是高中时看的。在高中学业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说我把闲余时间都花在漫画上了。漫画当之无愧是我当时最热衷的事物。
升入大学之后,我终于释下学业的重负,变成一个自由人了,大把时间任我支配。高中积累的漫画知识,无尽的网络资源,加上自由的时间安排,大一这一年成了我漫画阅读生涯的顶峰,一年里看了上千卷漫画。平均来讲,看一卷漫画要花半个小时,算下来我平均每天花一个半小时看漫画。这一年看漫画的过程是系统而全面的,将自己感兴趣的漫画一网打尽,还看了很多地位重要的、自己却不怎么喜欢的漫画。《火之鸟》《强殖装甲凯普》《五星物语》《异兽魔都》《铳梦》《赌博默示录》《海贼王》……都是这时看的。那时我还发现了一个好去处,是邻校旁边的一家漫画店,里面藏书丰富,都是港台的正版漫画,只要饮食消费就可以无限制地阅读。我在文章开头提到在上海看正版漫画,说的就是这里了。大开本的漫画捧在手里,阅读体验要远超过电子版。我常常是下午过去,先叫一杯红茶,看漫画直到晚饭时间。有时在那里点一份猪扒饭作晚餐,吃完干脆看个通宵,早上再回宿舍去。《玻璃假面》《贫穷贵公子》《樱桃小丸子》《网坛小魔女》《死神》《钢之炼金术师》《通灵王》《影武者德川家康》等漫画都是在这里看的。有一次看永安巧的《铁道员》和《情书》,感动到几乎落泪,也是在这里。翻看顾客们在店里留下的涂鸦和留言,也常常打动我,让我明白漫画的魅力对所有人是共通的。现在想想,当初没交到几个同好实在有点可惜。漫画于我,始终是一个私人的、孤独的爱好。
在这番狂轰乱炸之后,我对漫画的兴趣逐渐变淡了。大二时漫画阅读量锐减到大一的一半以下,大概只有四五百卷。从大三开始,每年的漫画阅读量只有一百来卷了。直到留学法国的第二年,我才终于达成了三千卷的总阅读量。写下这篇文章时,已经是我工作后第二年,这个数字涨到了三千三百卷。我现在几乎只是时不时地重温过去喜欢的老漫画,不怎么看新漫画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到四千卷。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破碎迷幻的天才之作: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提起外国文学,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主要是英法德美俄这些大国,还有邻近的日本。其它国家也不乏璀璨名著,只是很少受人关注。比如这本《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可在国内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对墨西哥文化了解极少,要不是听说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书极度推崇,大概率也会错过这本书。 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博尔赫斯称「《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马尔克斯更夸张,在《对胡安·鲁尔福的简短追忆》中他写道:「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所以我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来读这本书的。读完确实感觉不同凡响,堪称天才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非常短,还不到十万字,份量却特别足,第一次读根本消化不过来。我想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再读一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一个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地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整个村庄衰败成一座死城。只要了解过一点儿拉美历史或小说,对这类暴权故事不会感到陌生。《佩德罗·巴拉莫》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极具开创性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会有统一的叙事视角,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随之会有一个或数个推进叙事的线索人物。虽然倒叙、插叙的手法很常见,但绝大多数小说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而这本书将叙事视角、人物、时间、空间完全打乱了,感觉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 在小说一开始,「我」接受母亲的临终嘱托,回到家乡科马拉去寻找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可是读着读着,内容突然跳到一个男孩子身上,他正在想念着一个叫苏萨娜的女孩。再读几页我们会发现,这个男孩就是童年时代的佩德罗·巴拉莫。接下来笔锋一转,重新回到「我」这边,「我」在和借宿人家的房东爱杜薇海斯太太聊天,她滔滔不绝、颠三倒四地讲述着陈年往事,小说内容又变成了由她来叙述。整本书都是这样写成的,每隔几页就变成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仔细琢磨一下又相互关联。而且这本书不分章节,也不标注叙事者是谁,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小心就搞糊涂了。随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熟悉,越读到后面故事会越清晰,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和时空顺序,但是第一次读难免会错过或是混淆一些细节,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