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才刚刚起步,那一时期的小说往往是历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哪怕是所谓的「名著」也不能例外。我小时候读过一点儿《激流三部曲》,也读过几篇巴金的散文,对巴金是有些好感的,能感觉出来他是一个真诚、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不过文学创作是门严肃的艺术,不是光靠一腔热血就能做好的。尽管巴金是官方认定的大作家,《寒夜》被认为是他最成熟的代表作,可在我看来,《寒夜》充其量不过是本二流小说。
小说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在抗战时期的重庆,由于连年战争,民不聊生。汪文宣是个在图书公司做校对的小职员,工资微薄,生活拮据。他的妻子曾树生在银行工作,她颇有几分姿色,喜欢交际,追求生活享受。汪文宣的母亲思想观念老,看不惯曾树生的做派,而且她对儿子有病态的独占欲,恨儿媳抢走了自己的儿子。于是乎,这对婆婆与儿媳经常起争执,吵个没完。汪文宣是个优柔寡断、懦弱无能的男人,对家里没完没了的婆媳矛盾无能为力,只能在心里喊「你们别吵了!」,动不动就偷偷掉眼泪。后来汪文宣得了肺病,这个家更没有希望了。曾树生逃离了这个家,跟银行上司一起去了兰州,写信给汪文宣要求离婚。抗战胜利后,曾树生回到重庆,没想到汪文宣已经因病去世,两人的儿子小宣也随着婆婆离开了,不知去向。
关于本书的主题,巴金曾说是「控诉旧社会、控诉国民党腐败统治」,可这控诉实在软弱无力。书中对社会的描写是十分肤浅的,战乱的唯一后果似乎就是物价飞升,使得汪文宣没钱给太太买生日蛋糕,汪母没钱雇老妈子洗衣服。汪文宣得肺病也好似韩国肥皂剧中的女主角得绝症,给我感觉像是廉价的卖惨。书中配角的悲剧也都是难产、出车祸一类的狗血。唯一描写比较深入的是婆媳矛盾,可是也没有超出电视上家庭伦理剧的水平,无外乎是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生活方式不同和对家庭主导权的争夺。
整本书篇幅不长,只有十万字出头,读起来却很冗长枯燥。小说开头前几章就把主要人物和人物间的矛盾介绍完了。由于主题浅显,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都没有什么发展,只是一味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在书里吵了一百遍,看得我简直比主角还心烦。
这本书的心理描写受到一些评论家的赞扬,实际上也很平庸。巴金的文字太直白,不懂得含蓄,书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好像是琼瑶剧的台词,都是诸如「你不知道我需要你」「我为什么牺牲自己的幸福」那样的大白话,没有深层次的剖析。
总之这是一本主题浅显、情节重复、文字粗糙直白的小说。我能看出巴金对书中人物的同情,但我看不出他有任何美学上的追求,也没有任何对社会、人生的深层反思。世上有很多苦难,可并非所有苦难都能升华提炼成艺术,要不然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就成了最伟大的小说了。除非是要研究文学史,或是对婆媳矛盾特别感兴趣,否则没必要读这本书。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