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时代读过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和《砂器》,两本书都不太喜欢。《点与线》核心内容是最令我头疼的时刻表诡计,这种诡计本身就很繁琐,不熟悉日本火车线路的外国读者读起来就更糊涂了。《砂器》开头不错,可是后半部每况愈下,不尽人意。今年心血来潮读了他的《黑色皮革手册》,虽然小说本身有不少缺陷,娱乐性倒是很足。以此为契机,我重新对松本清张起了兴趣,最后读完了三大本《松本清张杰作选》。这套选集是由宫部美雪主编,收录了二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以及数篇纪实文学。一次性大量阅读松本清张各类题材的作品,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松本清张的文字平实,毫不张扬,很难圈点处精彩之处来。他那些客观冷静的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是却很难激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写到故事高潮处,总让人觉得有些力量不足。一旦到了真刀真枪的戏剧性转折,要么虚写,要么干脆烂尾。就拿这套选集里的《真假森林》来说吧。这篇小说写一位美术专家遭到学阀打压,生活落魄,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为了报复学界,他培养画手绘制赝品古画,打算在赝品大获成功、得到学阀认同后再揭露真相,曝光学阀的不学无术。这篇小说选题独特,情节生动,又有社会意义,本是篇不可多得的好小说。主人公遭到的不公平待遇、画手模仿古画的过程都写得非常详细,叙事不急不缓,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可是正当情节推向高潮时,突然草草收尾,在最后一页仅用两三句话简单说明事情意外败露,然后小说就结束了。这种烂尾实在太莫名其妙了,临门一脚突然偃旗息鼓,令人无法理解。还有一篇《卡尔内亚德斯的船板》,写历史教授在政治上钻营投机,前面一直写得不错,深刻描绘了投机分子的丑恶嘴脸,结尾突然搞出蹩脚的凶杀情节,把之前的人物塑造都破坏了。就连著名的《西乡纸币》,结尾也是含糊地一笔带过。不得不说,这套选集里超过半数都有虎头蛇尾之嫌,雷声大雨点小。
另外一个明显的毛病是情节拖沓冗长,这套选集里篇幅越长的小说,节奏感就越差。《书法老师》这篇就是典例,故事绕来绕去,迟迟写不到重点,让人纳闷作者到底想说什么。我之前读的长篇《黑色皮革手册》更明显,反复写同样的内容,感觉好像每隔几页就冒出一份前情提要。松本清张四十年笔耕不缀,日复一日地在报刊杂志上写连载,这样长期高强度的创作,恐怕有时难免要硬凑字数吧。不管什么缘故,总之不够精炼。
尽管有这些毛病,松本清张依然无愧为一位大作家。他最大的优点是旺盛的创作力。或许任何单独一篇作品都谈不上完美,可是凭借作品的数量与广度,却不得不承认他的杰出。
作家不是工厂机器,不能以产量论好坏。但是如果能持续高产,必有一番过人之处。这套选集题材包罗万象,涉及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行业,几乎是一套小型的《人间喜剧》了。读完这几本书,不由得感慨作者下了多少苦功。松本清张目光敏锐,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批判社会为己任。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还能在小说创作之余写出《日本的黑雾》《昭和史发掘》这样独特的披露文学。
说松本清张作品的社会性大于艺术性,这大致上是没有错的。他是昭和时代伟大的社会观察家,在艺术上却比较草率,不够精益求精。松本清张因为推理小说而大受欢迎,这一方面成就了他,另一方面恐怕也断送了他在纯文学上的追求。这套书里最精妙的两篇小说是《某<小仓日记>传》和《西乡纸币》,而这两篇恰恰都不是推理小说,并且都是在他创作生涯初期写成的。如果松本清张没有转向推理创作,会不会成为芥川龙之介、森欧外这样的作家呢?历史没有如果,只能说松本清张回应了社会的需求,在特定的时代成为了特定的作家。
松本清张是日本大众文学史上的巨匠,考虑到他的高产和多样,这套选集很适合初读者。除了前面提到的《某<小仓日记>传》和《西乡纸币》,我最喜欢的是《订外地报纸的女人》、《卷首句之女》和《共犯》。最后顺便一提,宫部美雪写的导读毫无水准,推荐跳过不读。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