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观鸟奇遇记:读乔纳森·斯拉特的《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

 

乔纳森·斯拉特是一位鸟类学家,作为博士学位课题,他从2006到2010年在俄罗斯从事毛腿渔鸮研究项目,这本书是他的研究记录。虽然归类为科普书籍,这本书更像是冒险游记,包含了引人入胜的荒野探险、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还有数不胜数、妙趣横生的奇闻异事,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毛腿渔鸮是一种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日本北海道和中国东北的大型猫头鹰,成鸟体长六七十厘米,翼展将近两米,重量足有三四公斤。毛腿渔鸮是濒危稀有动物,估计全世界只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只。毛腿渔鸮不是明星物种,远没有熊猫、东北虎那么引人瞩目,人类对其所知甚少。作者在2007年开始捕捉毛腿渔鸮时,甚至不知道怎么区分其性别,只是模糊地知道雌性体型更大而已。在此书结尾处,作者写到他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俄罗斯项目任职,而学会的工作重点一直是东北虎和远东豹,「这些年来我对鸟类的研究兴趣一直被大型肉食哺乳动物的工作需求淹没了」。如果这本书能唤起对毛腿渔鸮的关注,绝对是件意义非凡的事。

我原本以为这样硕大的猫头鹰应该雄壮威武,没想到网上搜到的照片都怪模怪样。因为经常下水捕鱼,渔鸮的羽毛湿乎乎、乱糟糟的。按书中的说法,「它显得过于庞大和滑稽,根本不像一只真鸟,仿佛有人匆忙中在一头一岁的熊崽身上粘了把羽毛,然后把这只呆兽支到了树上」。它下水的样子也很好笑:「它目不转睛地盯着鱼,脖子伸得老长,一副猛虎即将扑食的架势。然后它一跃而起,双脚先离地,翅膀在头顶展开,仿佛是鹗俯冲时的架势。它只往前跳了一步的距离,落进刚刚没过脚深的水里。这个动作很滑稽,像是高台跳水运动员做了一系列的起跳动作,最后却只是走下儿童游泳池。」渔鸮还喜欢情歌对唱,雌雄齐鸣,能连唱两个小时。

这个项目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训练,需要两到三周;然后是确定渔鸮的研究种群,大约需要两个月;最后一个阶段是捕捉渔鸮和收集数据,需要四年时间。」作者一开始信心满满,还说「这有什么难的?」读完全书,这句话听起来很讽刺,事实证明这个项目异常艰辛。

渔鸮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选择研究渔鸮的人,免不了要被荆棘刺、树枝戳,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远东天气恶劣严寒,常有暴风雪:「一场猛烈的暴风雪在短短两天内就倾倒下厚达两米的雪。之后雪变为大雨,像炮弹一样猛烈冲击着大地。暴雨来得太猛,雨滴穿透雪层到达地面,在雨势减弱之后结成厚厚的冰。」这里的小镇被河流环绕,在结冻的河流上行走很危险:「不幸掉下冰面的人可能都没有时间挣扎就被吸入激流,很快在寒冷和眩晕中丧命……在河口下游偶尔会发现人骨:多年来葬送在萨马尔加河的人,歪歪扭扭地缠绊在木头、岩石和沙子之间。」冰面是唯一的道路,很难判断泥水深浅,一不小心就掉到河里:「当我们猛然掉入水中,瞬间丧失了所有动力时,才发现泥冰碴实际上有一米深。雪地摩托沉入水中,喷出黑色的尾气,而雪橇则陷进了冰沼,淹了一半,悬浮在泥淖中一动不动。」此外还有马蜂、野猪、熊、老虎,都不是好惹的。当然最厉害的要属俄罗斯人:「要赢得俄罗斯男人的尊敬有两种有效方法:一是牛饮伏特加,通过酒后吐真言来建立友情;再就是面对面蒸桑拿。」这两样我都吃不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适应力。顺便一提,我看了作者的照片,满嘴大胡子超像俄罗斯人,连外表都融入当地了。

捕捉渔鸮也是困难的挑战。渔鸮非常警觉,几十米外就能察觉人类靠近,所以只能提前设好陷阱,然后在户外熬夜埋伏。因为环境恶劣,有的仪器耐不住严寒,完全不管用。他们在渔鸮身上安装发射器来检测行动,可是发射器天线会被渔鸮咬掉,只好换成GPS数据记录器,需要定期重新捕捉渔鸮读取数据。无数次捕捉让作者成了经验丰富的高手,还发表了一篇用围栏捕捉食鱼猛禽的科学论文。

在五年的时间里,作者遇到了无数怪咖,令人捧腹。

有个人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无缘无故被醉酒的医生割掉了阑尾:「他搭直升机南下去看身上的老毛病,结果醉酒的值班医生十分肯定地叫他切掉阑尾……他暂时离开时,护士们嘘声说我简直是疯了,趁着他还没要了我的命叫我赶紧走,但我都已经到那儿了,你知道吧?所以他就把手术做了,我这块儿就是这么来的……他撩起法兰绒衬衫,让我看阑尾手术留下的巨大伤疤。」可是这么粗旷的人,也不敢吃作者助手谢尔盖放长霉的香肠,谢尔盖用温水把香肠洗一洗就吃了。

唯一不喝伏特加的人,戒酒的原因很奇葩:「他跟我说,几年前他到阿尔泰山区串亲戚,野餐时喝多了。他斜靠在草地上,望着头顶的蓝天,心里却盼着下雨。就在这时,雨滴开始往下掉,他惊呆了。托利亚幡然了悟,原来他是可以控制天气的,所以决心从此戒酒,因为他得担起这个危险的重任……每当你觉得某人头脑还挺正常,他们就会说出这种话。」

还有人是奇特的嗜尿癖,喜欢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撒尿:「探险家阿尔谢尼耶夫曾写道,20世纪初,滨海边疆区的中国猎人登上山顶是为了接近神明;而卡特科夫呢,爬到山顶只为排空膀胱。」这个人睡相极差,鼾声如雷,所有队员都受不了他,最后把他派到另一个观察点的帐篷睡觉。

在滨海边疆区搞研究也有好处,除了能欣赏到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当地的美食:「新鲜的面包、黄油、香肠、西红柿和炸鱼,簇拥着一大碗红鲑鱼子;一个大盘子里堆满了蒸好的帝王蟹腿;还有一个宽碟子,里面堆满了调好味的驼鹿肉块。这些是阿姆古附近的海洋、河流和森林中的寻常之物,但对我们这些外来人而言简直是人间美味。」

一个美国人,跨越半个地球,跑到俄罗斯远东冰原研究猫头鹰,这是什么精神?书中的俄罗斯人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有的以为他是猎人,有的以为他是保镖,还有人以为他是到乡下给人拍X光的医生。即使作者解释了他是鸟类学家,当地人还是一头雾水,难以理解有人不远万里跑到穷乡僻壤只为了看鸟,还问他怎么不在美国研究。我是一个缺少探险精神的人,从来没有过到荒野冒险的冲动。但我知道世界上确实有这么一群人,拥有纯粹的、无法抑制的好奇心,不在乎任何艰难险阻,一心一意探索自然。我很感激这些人的存在,为人类发现新知。

(译文摘自任晴译本)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破碎迷幻的天才之作: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提起外国文学,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主要是英法德美俄这些大国,还有邻近的日本。其它国家也不乏璀璨名著,只是很少受人关注。比如这本《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可在国内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对墨西哥文化了解极少,要不是听说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书极度推崇,大概率也会错过这本书。 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博尔赫斯称「《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马尔克斯更夸张,在《对胡安·鲁尔福的简短追忆》中他写道:「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所以我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来读这本书的。读完确实感觉不同凡响,堪称天才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非常短,还不到十万字,份量却特别足,第一次读根本消化不过来。我想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再读一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一个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地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整个村庄衰败成一座死城。只要了解过一点儿拉美历史或小说,对这类暴权故事不会感到陌生。《佩德罗·巴拉莫》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极具开创性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会有统一的叙事视角,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随之会有一个或数个推进叙事的线索人物。虽然倒叙、插叙的手法很常见,但绝大多数小说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而这本书将叙事视角、人物、时间、空间完全打乱了,感觉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 在小说一开始,「我」接受母亲的临终嘱托,回到家乡科马拉去寻找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可是读着读着,内容突然跳到一个男孩子身上,他正在想念着一个叫苏萨娜的女孩。再读几页我们会发现,这个男孩就是童年时代的佩德罗·巴拉莫。接下来笔锋一转,重新回到「我」这边,「我」在和借宿人家的房东爱杜薇海斯太太聊天,她滔滔不绝、颠三倒四地讲述着陈年往事,小说内容又变成了由她来叙述。整本书都是这样写成的,每隔几页就变成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仔细琢磨一下又相互关联。而且这本书不分章节,也不标注叙事者是谁,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小心就搞糊涂了。随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熟悉,越读到后面故事会越清晰,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和时空顺序,但是第一次读难免会错过或是混淆一些细节,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