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小说】决心(二)

 

玲从头说起。事情最早的开端是在圣诞节之前,她的社交圈里的一对模范夫妻突然分手了,原因是男方出轨。他们俩结婚二十年,有两个孩子,去年才新买了一栋房子。他们在外人面前一向恩爱,可他现在已经搬出去跟情妇一起住了。玲非常震惊,没想到这种肥皂剧情节居然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突然给她提了个醒,安托万是否真的那么老实?

玲一个人到法国读书,毕业后留下来工作,她在法国没有亲人。在她和安托万的关系里,安全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安托万比玲大十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温柔体贴,会照顾人。他很高大,看上去很亲切,很让人舒服,是那种容易被信赖的人。他的性格有内向温吞的一面,闲时喜欢摆弄花花草草。玲不喜欢性格过于锐利的人。她享受安托万提供的温开水一样舒适感。

圣诞节玲很忙碌。按照往年的习惯,他们去了安托万阴雨连绵的北方老家。启程那天他们一大早带着大包小包赶往机场乘坐廉价航班,之后还要转乘火车和公交。路上赶上下暴雨,抵达旅馆时全身又湿又冷。第二天他们走访亲友,晚上和安托万父母聚餐。隔天下午他们又按原路赶回去,凌晨才回到家。玲不爱热闹,原本没有庆祝圣诞节的习惯。家庭聚会的义务让她感到疲惫,也给她提供了一份踏实感,使她觉得自己在异国有了一个家。

回程路上,安托万的手机响了,玲瞥见他收到了一张照片,是个年轻的亚洲姑娘。玲问她是谁,安托万用玩笑搪塞过去了。玲觉得有些奇怪,但她当时实在太累,也就没继续追究。

之后又过了两天。安托万为了第二天上班调整作息,很早就上床入睡了。玲元旦之后才返工,她晚上一个人在客厅沙发上看书。这时玲恰巧发现安托万的手机就放在咖啡桌上。她心念一动,打开了手机。他们同居了这么久,手机密码不是什么秘密。玲之前从没偷看过安托万的手机,但这次她有强烈的直觉,安托万一定藏了什么。她点开通讯软件,一眼就看见了可疑的对话。安托万最后一条信息是当天中午发的,说他圣诞假期结束回到家,找时间见面。玲翻看之前的对话,手指划了几下就看到不堪入目的照片,脑子一下子晕了,视野变得不清楚,缓了一阵子才强忍着继续看。

玲不知道要跟莉亚讲多详细。有太多肮脏的细节让她说不出口。她尽量用最节制的方式来描述,并且告诉莉亚随时可以让她停下来。一个月前安托万和朋友一起去一家亚洲餐厅吃晚饭,在那里他见到了一个二十岁出头的越南女服务员,跟她要了手机号码。他谎报了自己的年龄(少说了三岁),说自己是单身,想和她交往。两人很快就开始了网恋,每天互相发送情话,后来还发了裸照。两人想约时间见面,但是因为安托万忙工作和圣诞节旅行,一直没见成。

玲当时极度震惊,甚至说不清自己心里哪种情绪占了上风。愤怒?哀伤?痛苦?反感?恐惧?全都有。玲一生中从未受过这样强烈的情感冲击。即便是当年祖父母去世也没那么痛,毕竟那是一个衰老、生病的漫长过程。而这次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就在十分钟前,她还以为自己很幸运,有一个可以相伴到老的男朋友,以为他们的关系坚不可摧。可随后她就发现这些都是假的,她的城堡是用海滩的沙子堆成的,一碰就碎。最让她感觉受到侵犯的还不是那些裸照,而是那些生活照:家里窗外的景色,客厅里的圣诞树,圣诞节时玲亲手拍摄的安托万和他妹妹的合影。安托万给这个年轻姑娘发的那些情话,也都曾经给玲发过。玲想到过去一个月里安托万每天管两个女人同时叫「宝贝」「亲爱的」,不由得打了冷颤。

而且这并不是安托万第一次出轨。玲之前看见安托万收到的照片不是这个人。她很快就发现了更多的对话,不止是通讯软体,还有社交媒体。安托万和几十人在网上聊天,每次都是差不多的套路:谎称自己是单身,想要交往,然后索要裸照。这些对话最早可以追溯到玲刚和安托万约会时。安托万下手的对象都是年轻的亚裔姑娘,其中绝大多数都远在海外,他有时会暗示自己可以帮她们获得签证。据玲所知,在她之前安托万并没有交往过亚裔女性。难道他在几年前突然觉醒了新的癖好?她在安托万眼里是不是一个满足性幻想的物件?玲之前也确实遇到过签证的问题,安托万出了不少力帮她。想到这一点,玲就更不舒服了。

玲思考要不要马上跟安托万对质。她当时脑子太乱了,没法做决定,打算第二天再说。很荒谬的是,她居然还想到不要耽误安托万早起。她给发现的对话拍照留证,可是内容实在太多了,只能挑关键的拍。

事后她想过,有这么多证据是好事还是坏事。好处是她知道了所有细节,安托万没有继续伪装的余地;坏处是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次额外的伤害,她感觉像是反反复复挨了一千刀。

她整晚都无法入睡。在她旁边的安托万鼾声如雷。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

破碎迷幻的天才之作: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提起外国文学,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主要是英法德美俄这些大国,还有邻近的日本。其它国家也不乏璀璨名著,只是很少受人关注。比如这本《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可在国内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对墨西哥文化了解极少,要不是听说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书极度推崇,大概率也会错过这本书。 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博尔赫斯称「《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马尔克斯更夸张,在《对胡安·鲁尔福的简短追忆》中他写道:「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所以我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来读这本书的。读完确实感觉不同凡响,堪称天才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非常短,还不到十万字,份量却特别足,第一次读根本消化不过来。我想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再读一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一个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地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整个村庄衰败成一座死城。只要了解过一点儿拉美历史或小说,对这类暴权故事不会感到陌生。《佩德罗·巴拉莫》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极具开创性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会有统一的叙事视角,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随之会有一个或数个推进叙事的线索人物。虽然倒叙、插叙的手法很常见,但绝大多数小说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而这本书将叙事视角、人物、时间、空间完全打乱了,感觉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 在小说一开始,「我」接受母亲的临终嘱托,回到家乡科马拉去寻找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可是读着读着,内容突然跳到一个男孩子身上,他正在想念着一个叫苏萨娜的女孩。再读几页我们会发现,这个男孩就是童年时代的佩德罗·巴拉莫。接下来笔锋一转,重新回到「我」这边,「我」在和借宿人家的房东爱杜薇海斯太太聊天,她滔滔不绝、颠三倒四地讲述着陈年往事,小说内容又变成了由她来叙述。整本书都是这样写成的,每隔几页就变成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仔细琢磨一下又相互关联。而且这本书不分章节,也不标注叙事者是谁,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小心就搞糊涂了。随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熟悉,越读到后面故事会越清晰,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和时空顺序,但是第一次读难免会错过或是混淆一些细...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