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小说】决心(四)

 

玲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警察。她不定时地检查安托万的手机,查他的行车记录。她无法轻易地重新信任他。这是出轨带来的糟糕后果。安托万曾经天真地说,他希望这次风波可以让他们的关系更稳固。在渡过最初的危险期后,他们的关系确实有一段短时间的蜜月阶段。安托万用甜言蜜语和礼物轰炸玲,他们还去了阿尔卑斯旅行。玲无法自控地被激起了竞争的斗志,想要证明自己强过外面的野花野草,也施起了温柔的手段。但这短暂的回春只是一种脆弱的假象。在从阿尔卑斯回来的路上,玲突然想起过去旅行过后整理照片时,安托万从来不直接把手机交给她,而是用网络传送照片。他明显早有提防。这让玲的情绪瞬间低落下来。

这是玲新的日常。玲觉得自己像是疯了。有时她一刻也离不开安托万,看不见他就会焦虑;有时她无法忍受安托万,恨不得他彻底消失。不管她的心情有多好,随时都可能被一件小事戳中,变得失落沮丧。即使在最开心的时候,她也会想到自己过去曾经同样很开心,可开心背后都是可耻的谎言。她过去的人生故事被改写了,她过去和安托万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有了新的内涵。玲有写日记的习惯,这让她可以对照安托万出轨的时间链。比方说某次安托万刚刚送玲出门,跟她依依不舍地告别,回头就跟网上的情人勾搭。玲为自己过去的愚蠢感到自责。玲过去看小说电影时,总觉得出轨情节不真实,女人为什么那么容易被骗。她过去以为自己非常了解安托万,以为他绝对不可能出轨。事实证明,如果你对一个人不设任何防备,他可以轻易地欺骗你。安托万过去的武器是玲对他的信任。这个武器已经失灵了。出轨不可能让爱情变得更好,就像癌症不能让人更健康。信任一旦被破坏就难以重建,玲和安托万的爱情永远存在一条疤痕。

玲不停地在网上出轨受害者的互助论坛上看经验心得。她学到出轨者从不会一次性说出所有真相。她不由得纳闷安托万是不是藏了更多东西。玲数次直接询问安托万是否还有秘密,他直视玲的双眼,说他已经坦白一切,没有任何秘密了。

玲的直觉告诉她有什么东西不对。玲原本不擅长操弄数码设备,但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死心塌地挖掘出轨真相的女人的潜力。她核对安托万手机上的上网记录和信用卡账单,不仅发现了他在更多交友网站上的帐号,还发现他多年来频繁访问色情网站,多次给色情女主播打赏。她再次跟安托万对质,他承认自己过去每周都会上色情网站自慰。

上一次对质时玲感到愤怒和痛苦,这次她却觉得有些麻木,很累、很烦躁。她想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可是没办法集中精神。第二天太阳刚出来她就起床了,一个人去外面散步,忍着冷风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家。她琢磨自己能不能接受安托万的行为。她知道男人爱看色情片,对此并不特别在意。但是色情主播是互动性的,跟去夜店看脱衣舞没什么两样,玲完全没法接受。回家前玲暗想安托万会不会发现她突然不见了,会不会着急,谁知他压根还没睡醒。玲将自己受到的折磨与安托万的心不在焉相比较,格外地受刺激。她把安托万叫醒,告诉他接下来几个月是对他的考察期,她会重新考虑分手这一选项。她在安托万的脸上寻找焦虑,可是没有找到。事后他说自己在车上偷偷哭了,她不知道是真是假。

作为一个有女友、有活跃性生活的中年人,安托万居然如此沉迷色情,结合他之前在网上交友的行为,他是不是有性瘾?玲之前看了那么多的心理学书,都是分析中年危机、自恋人格什么的,现在好像都用不上了。安托万不承认自己有成瘾症状。他已经戒掉社交网络、色情网站一个多月了,他说自己感觉很好,一点儿都不怀念那些网站。如果他这么轻松就戒掉了,当初为什么会那么沉迷呢?

事到如今,玲已经知道安托万说谎成性,不会再轻信他了。其实过去玲就知道他爱说谎。比如说朋友邀请聚会,他不想去,就编造一个借口。有时他的借口如此荒谬,让玲想到不想上学而装病的小孩子。既然是多年好友,老实说太忙太累不想去不就行了,何必要说谎呢?他能在无所谓的小事上说谎,遇到大事不就更会选择欺骗了吗?安托万一直说自己从来没有肉体出轨,玲过去也一直相信这一点,可她现在对此存疑了。她要求和安托万一起去医院检测性病,医生的每一个问题、体检的每一个步骤都让她感到屈辱。至少结果都是阴性。

在玲的坚持下,安托万还去看了心理医生。在法国看医生特别没效率,普通生病都能拖半个月,心理医生就更难约了。等了一个多月安托万才见了一个心理医生,头一次见面就是把他的情况陈述了一遍。第二次咨询又隔了三星期,安托万把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讲了一遍。每次心理咨询只有一小时,不知道何时才能进入正题。玲想靠心理咨询给自己提供一个保障,希望借此纠正安托万的行为。但她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出轨这种事,难道真的可以靠心理咨询「治」好吗?有时她反倒觉得见过两次心理医生给了安托万更多说辞。安托万埋怨他的父母。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家暴他的母亲,他试图保护母亲,结果也被打;第二天他还要在学校里撒谎掩饰,说自己鼻青脸肿是因为意外摔倒。他永远记得母亲倒在地上哭的样子。他的母亲在家暴的折磨下,跟同事出轨了。这个男同事和安托万的母亲一样,都是学校里的老师,他还给安托万上过课。安托万曾经希望母亲离婚,跟出轨对象在一起。他的父母现在都年过七十了,两人依然在一起生活,是郊区里的一对富裕、慈祥的老夫妻,家暴、出轨都成了永远不再重新提起的陈年丑闻。安托万说也许正是因为父母给他造成的心理创伤,让他成年后也选择了用出轨缓解生活压力。难道说童年不幸的人就不能有健康的婚恋关系了吗?无论中年危机还是家庭创伤,在玲听起来,总之安托万不愿意承认是他自己的错。

转眼到了三月下旬,春分过后,天气一天天转暖。从表面上看两人已经合好了,很少再提起出轨的事。但是阴影一直存在。安托万向来待玲不差。他什么家务都做,还烧得一手好菜。自从跟玲在一起,他连包饺子都学会了。这场出轨风波过后,他就更小心体贴了。可就算他有一百样好,如果留不住他的心,就全都作废了。

安托万和玲依然会互相说「我爱你」。这和「你好」「再见」「谢谢」一样,是改不掉的日常惯用语。但是内涵已经不一样了。玲不知道安托万说这句话时有多少诚意。他真的还爱玲吗?他过去真的爱过玲吗?如果他真的爱玲,为什么会出轨呢?玲也对自己的情感产生了怀疑。她对安托万的感情是爱,还是依赖?她不停地寻找爱情的证据,找到的却都是些肤浅的回忆:约会、礼物、社交、旅行。普通人的爱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夸张的故事情节。她的朋友已经证明了,二十年的婚姻也能瞬间崩溃,又有什么证据能让她安心呢?

她读了太多出轨故事,知道出轨者重新出轨的概率很高。玲感觉像是兜里揣了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就炸了。等将来玲人老珠黄了,安托万会不会重施故伎?如果两人有了孩子,玲就算想走也难了。她应该相信安托万、继续向这段感情投资吗?还是长痛不如短痛,及时脱身呢?她每天都在问自己,可是始终找不到答案。

她跟莉亚说这件事,一方面是需要找人倾诉,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听听旁人的建议。安托万从来没有解释过跟莉亚离婚的原因,只说是性格不合。事到如今,玲也不拐弯抹角了,她直接问莉亚当初为什么离婚?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

破碎迷幻的天才之作: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提起外国文学,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主要是英法德美俄这些大国,还有邻近的日本。其它国家也不乏璀璨名著,只是很少受人关注。比如这本《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可在国内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对墨西哥文化了解极少,要不是听说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书极度推崇,大概率也会错过这本书。 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博尔赫斯称「《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马尔克斯更夸张,在《对胡安·鲁尔福的简短追忆》中他写道:「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所以我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来读这本书的。读完确实感觉不同凡响,堪称天才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非常短,还不到十万字,份量却特别足,第一次读根本消化不过来。我想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再读一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一个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地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整个村庄衰败成一座死城。只要了解过一点儿拉美历史或小说,对这类暴权故事不会感到陌生。《佩德罗·巴拉莫》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极具开创性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会有统一的叙事视角,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随之会有一个或数个推进叙事的线索人物。虽然倒叙、插叙的手法很常见,但绝大多数小说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而这本书将叙事视角、人物、时间、空间完全打乱了,感觉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 在小说一开始,「我」接受母亲的临终嘱托,回到家乡科马拉去寻找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可是读着读着,内容突然跳到一个男孩子身上,他正在想念着一个叫苏萨娜的女孩。再读几页我们会发现,这个男孩就是童年时代的佩德罗·巴拉莫。接下来笔锋一转,重新回到「我」这边,「我」在和借宿人家的房东爱杜薇海斯太太聊天,她滔滔不绝、颠三倒四地讲述着陈年往事,小说内容又变成了由她来叙述。整本书都是这样写成的,每隔几页就变成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仔细琢磨一下又相互关联。而且这本书不分章节,也不标注叙事者是谁,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小心就搞糊涂了。随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熟悉,越读到后面故事会越清晰,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和时空顺序,但是第一次读难免会错过或是混淆一些细...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